精品咖啡产地——美洲巴西

巴西咖啡史

巴西第一批咖啡是由葡萄牙属地的巴西官员Francisco de Melo Palheta在巴西北部Para区种植的。据传,Palheta因外交任务前往法属圭亚那,魅惑了当地省长的妻子,在离开时,省长妻子所送的花束内藏有咖啡种子。回国后他立马将咖啡种子培育,那些咖啡树可能仅限于自家饮用,算不上是重要的农作物。直到咖啡种植开始延伸到南部,自咖啡庭园散布到咖啡农场之后,情况才有所改变。

咖啡的商业规模种植最初始于里约热内卢附近的Paraiba河。这里非常适合种植咖啡,一个是因为这里的地理环境非常理想,另一个是因邻近里约热内卢,利于外销。不同于其他中美洲的小型咖啡农场,巴西最初的商业咖啡农场规模很大,是以奴隶为劳动力的种植园。这样的工业化生产形态在其他国家极其少见,可说专属于巴西咖啡生产。这种方式极具侵略性:势力最强大、最具说服力的,便可能赢得界限不明确的产权争议。每个奴隶必须要照料4000~7000颗咖啡树。一旦该地突然过度耗损,整座农场便搬移到新的区域重新种植。

在1820~1830年咖啡生产开始蓬勃发展,产量超越巴西国内市场所需,这才得以外销国外市场。那些控制咖啡生产的商人变得富可敌国甚至势力庞大,因此被称为“咖啡大王”(coffee barons)。他们的任何需求都会对政府的政策及其对咖啡产业的支持度造成直接且重大的影响。

到了1830年,巴西生产了全球30%的咖啡,1840年增长到了40%。这种大幅提升的背后也造成了全球咖啡价格的下滑。

巴西咖啡产业都仰赖奴隶,直到19世纪中叶,超过150万名奴隶被带入巴西的咖啡种植园内工作。英国政府在1850年禁止巴西引进非洲奴隶后,巴西开始转向外来移民或自己内部的奴隶交易。1888年巴西全面废除奴隶制度时,人们担心咖啡产业因此会垮台,不过该年与之后的咖啡采收仍然顺利进行。

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咖啡产业再度兴起,这段时期的名称也以当时两大重要的农产品来得名。来自圣保罗(Sao Paolo)的咖啡大王与Minas Gerais州的乳品生产商所带来的重大影响,这一时期被称为“咖啡与牛奶”(café com leite)时期。这个时期,巴西政府开始实行物价稳定的政策,以便保护并稳定咖啡价格。当市场需求低时,政府会从生产商那里以较高价格买入咖啡,并储存咖啡豆直至市场价格提高。对 咖啡大户来说,这代表着咖啡价格会维持稳定,也避免供过于求而造成的价格下滑。

到了20世界20年代,巴西已生产全球80%的咖啡豆,咖啡产业也帮助巴西兴建了许多基础设施。这种只增不减的产量最后造成咖啡生产过剩,也加剧了20世纪30年代全球经济大萧条时期对巴西所造成极大的伤害。巴西政府之后不得已将7800万袋的咖啡烧毁,希望借此机会能让咖啡价格恢复常态,可惜最后没能达到预期。

国际咖啡协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开始担心随着欧洲市场的关闭,下滑的咖啡价格可能使得中南美洲国家开始倾向纳粹或共产党。为了让咖啡价格稳定,各国同意采取咖啡配额制度,进而签订协议。这样的协议使咖啡价格开始上涨,到了20世纪50年代售价稳定。这样进一步促使1962年由42个生产国所签署的国际咖啡协议(Internaional Coffee Agreement,简称ICA)。配额是根据国际咖啡组织(International Coffee Oragnization,简称ICO)订立的咖啡指导价格决定的,比如说价格下滑,配额便降低,假如咖啡价格上涨,配额也随之增加。

协议一直维持到1989年巴西拒绝接受配额减量,导致最后协议破裂。巴西认定自己是个效率十足的生产国,在合约之外运行将更有利。国际咖啡协议失败的结果便是出现一个不受管制的市场,售价也在之后五年大幅下滑,导致咖啡危机产生,从而促使咖啡产业公平交易运动的兴起。

巨大产量带来的影响

由于巴西在全球咖啡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任何影响巴西咖啡生产的因素都会对全球咖啡售价带来相应的影响。其中一个因素在于巴西农作物每年的交替生长循环。多年下来,巴西的咖啡收成产量出现了一年大一年小的循环形态。近几年咖啡果农开始实行某些措施,以缓解这样的情形,让每年产量更稳定。这样的差异源自咖啡树本身出现大小产量交替循环,但可惜的是轻度剪枝来调整在巴西并不常见,生产者通常偏好剧烈修剪,因此次年仅有少量的收成。过去曾发生过不少影响咖啡产业的重要事件,例如1975年的黑霜害致使来年的咖啡产量减少了75%。

因霜害的侵袭,全球咖啡价格立即呈现两倍增长。2000年、2001年连续两年产量都很小,这也使2002年出现庞大的咖啡收成,却正好遇上当时因全球产量过剩,造成咖啡价格长期处于低迷状态。

巴西咖啡豆种与风味

巴西种植的咖啡品种繁多,目前以红波旁、黄波旁、新世界、卡杜艾为主力品种。而卡杜拉、阿凯亚、欧巴塔、阿拉摩莎、尖身波旁等也有栽种与研究。

巴西的咖啡口感柔顺,平衡,坚果香,青草味,巧克力,没有过多的酸味和苦味,让许多人觉得十分易饮而美味。因为其平衡感,巴西咖啡常常用来制作意式拼配。

巴西咖啡种植生产

咖啡多产于平原或高原热带草原气候区,年平均温度约为20℃,优异的气候与多数平坦的地理条件可以巴西大规模的栽种咖啡,并且是用机械采收咖啡果,可想而知,产量自然是惊人。

巴西无疑是全球最先进也最仰赖工业化咖啡生产的国家。由于注重产量,巴西在生产高质量咖啡上的声誉并不高。大多数农场采用粗劣的采收手法,如直接剥除式采收(strip picking),整段树枝与咖啡果全数一次剥除。如果种植园的面积大且地势平坦,这种在巴西的大型咖啡农场相当普遍,生产者会以机械采收,其方式是将咖啡果从树枝上摇下。这两种办法都没有将果实的成熟度纳入采收考虑的范围内,因此最终采收的咖啡中会有大量未成熟的果实。

有很长一段时间,巴西绝大部分的咖啡果实在采收后于庭院内以日晒法晒干处理。在20世纪90年代传入巴西的半日晒处理法(pulped natural process)确实对质量提升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