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HS咖啡学院:揭秘混合的咖啡豆

EHS咖啡学院,咖啡豆,咖啡混合

咖啡豆的风味因产地、烘焙程度的不同而发生着变化。我们可以逐个品尝单品,也可以把几种不同味道的咖啡豆混合,品尝新的融合味道。在将不同味道的咖啡豆进行混合时,专业人士与业余爱好者的目的往往是不一样的。

专业人士的混合目的:

突出某种烘焙的口感;制作出单一咖啡豆无法体现的味觉效果;合理控制成本。

无论目的是什么,混合都非常考验人们的技能,要考虑到混合原理、顾客需求等诸多要点。

给大家举个例子,如果追求味道稳定,那么就得考虑:收获期不稳定的产地咖啡豆的配比率;是否将全年收获量都稳定的哥伦比亚咖啡豆设定为基准;是否需要通过低温运送、恒温保管来确保品质。

在面对面销售时,混合还要考虑咖啡豆的外观。比如,人们普遍会选择颗粒大的、色差小的、烘焙程度差不多的咖啡豆。

业余爱好者对咖啡豆的混合,大多是为了制作出某种特定的口味。如果有很多不同种类的烘焙豆,将其自由组合,制作出自己喜欢的味道就变得简单了许多。将两种不同风味的咖啡豆进行混合,制作出充满立体感的口味,这也是单一品种的咖啡豆无法展现的魅力。

“ 烘焙前混合 ” & “ 烘焙后混合 ”

混合的配比方法大致有两个走向:

一种是确定基准味道的咖啡豆后,再用其他咖啡豆来补充基准的不足;另一种是并不强调任何一种咖啡豆的口味,而是体现它们之间互相搭配的协调感觉。

将生咖啡豆进行混合的方法,被称为“ 烘焙前混合 ”。而将烘焙豆进行混合的方法,则被称为“ 烘焙后混合 ”。

如果是“ 烘焙前混合 ”,只要确定好生咖啡豆的混合比例,然后放入烘焙机一起加工即可。省时,且操作简单,但是由于不能针对不同种类咖啡豆的特点分别进行烘焙,所以自由度较低。

如果是“ 烘焙后混合 ”,则要对每一种生咖啡豆进行称量、烘焙。烘焙结束,再做一次称量,才能进行咖啡豆的混合。操作复杂,需要的设备多。

但是,由于 将不同种类的咖啡豆分别进行了烘焙,所以能更好地掌控每种咖啡豆的烘焙程度和风味,可以混合出多种味道组合,自由度也更高些。

混合式咖啡是如何命名的呢?

商品名称是消费者选择商品时的重要判断依据,为了避免产生误解,要特别注意商品的命名方式。在商品命名时,还要调查一下是否有侵权行为。

用产地命名混合咖啡豆时,要把该产地的咖啡豆含量换算成生豆,其质量必须占到总重量的 30%以上。

例如,将商品命名为“ 肯尼亚 blend ”时。肯尼亚产的生豆就必须占到总重量的 30%以上。不过这种命名规则并不要求肯尼亚的咖啡豆所占的比例最大,而且也不要求烘焙后的质量占总重量的 30%以上。

以“ 炭烧摩卡 blend ”为例,如果要注明烘焙时的热源名称,那么就要求烘焙时只能使用命名中的热源,且不能和其他热源并用。还要求炭火烘焙的摩卡豆(埃塞俄比亚或也门出产)要占到 30%以上(换算成生豆),混合的其他产地的咖啡豆也必须是由炭火烘焙出来的。

如果用“ 大豆 ”或“ 蒲公英 ”这种跟咖啡不相关的材料来命名,则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错误命名,如果用“ 最高级 ”这样的字眼,也是命名的不恰当。

对此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关注研究一下,也随时欢迎与我们进行互动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