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HS咖啡学院:创新解决普洱咖农“痛点”

EHS咖啡学院,云南咖啡,咖啡行业

在一杯醇香咖啡的萃取过程里,从树上采摘咖啡鲜果到初加工制成咖啡生豆,这个阶段通常在咖啡原产地由咖农自己完成。脱皮、脱壳,干燥、分级,咖啡鲜果就成了一粒粒清香白皙的咖啡米。说来简单,但云南咖啡干燥这一环节却一直停留在“靠天吃饭”的粗放水平,导致咖啡豆品质参差不齐,在国际市场上长期得不到认可。

“咖农承担了自身能力做不好的事,这就是产业短板。”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教授陈治华一语中的。咖啡鲜果进行水洗脱皮脱胶后,每一粒湿豆水分含量超过50%,用传统方式在阳光下晾晒,存在晾晒场地不足、晾晒时间过长、劳动成本偏大等问题,加之干燥过程不可控,咖啡豆品质往往不稳定。为此,学校组建科研团队历经上百次试验后,发明“背压式热风穿透干燥咖啡技术”,攻克这一技术难题。并于去年6月,正式取得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的国家发明专利。

眼下正是云南咖啡采收季节,记者在一些咖啡初加工厂看到,以往常见的晒场上空空如也。“科技创新改变生产生活。”想起10多年来晒咖啡的“痛点”,普洱市曼歇坝春宏咖啡加工厂负责人杨春宏十分感慨:过去,露天晒场上满是咖啡豆,半个多月还干不透,如果运气差点,像前几天那样来场冬雨,一级豆立马降为二级豆,一下子损失好几万。现在,咖啡豆干燥实现机械化,能够快速处理咖啡鲜果,36个小时就能完成咖啡豆干燥作业。

“最新一代咖啡豆干燥设备实现全自动,保证了每批咖啡米品质一致性。”在厂区,该科研项目组组长陈治华教授向记者展示了这项发明:干燥设备采用上下两层设计,水洗后的湿豆首先来到上层,热风使湿豆表皮水分干燥后,自动进入下一层空间。“上层湿豆就像被子一样,盖住下层的豆子在热风中形成恒温恒压,‘焖’到一定参数标准,咖啡豆清香无异味,就像农家‘焖’罗锅饭一样。”陈治华用一个比喻形象地解释背压式热风干燥技术原理,其中最关键的是相关参数精准设定,确保了干燥过程中咖啡豆内含物质不流失,每一粒干燥豆实现平衡、均匀,保证风味。

校企合作研发,解决咖农“痛点”,研究成果得到迅速推广。目前,该技术已实际运用于咖啡鲜果初加工,共生产咖啡干燥设备350多套,在普洱、临沧等咖啡种植区120多个咖啡初加工厂推广使用,覆盖面积超过60万亩,还辐射到老挝等周边国家咖啡产区,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